网络电教系列人员履行岗位职责考核细则
分类 | 一级 指标 | 二级指标 | 三级指标 | 分值 | 测评内容 | 评分标准 | 测评方法 | 说明 | |
网 络 电 教 工 作 F 84 分 | 工作 态度 (F1) | 接受任务态度(F11) | 接受主要任务 | 3 | 接受岗位仪器、设备运行及管理工作 | 参 照 教 师 岗 位 评 分 标 准 执 行 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 | ||
接受相关工作 | 3 | 接受其它相关工作 | |||||||
工作情况 (F12) | 执行计划 | 3 | 按计划(课表)实施、运行 | (教务处直测) | (试行) | ||||
到岗情况 | 5 | 遵守坐班制,有无旷工(课)、迟到、早退现象 | 系(中心)领导直测 | ||||||
工作 能力 (F2) | 能力及技术(F21) | 岗位操作能力 | 5 | 掌握技术原理、过程及岗位规范;运行数据及问题分析恰当、措施得当 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 | ||||
技术钻研及学习 | 3 | 注重新技术新理论学习和运用 | |||||||
仪器设备及 运行管理 (F22) | 使用情况 | 3 | 设备使用、备用及等级明确安放、排列合理有序,连接线无误,操作规范 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 | |||||
保养维护 | 3 | 方法得当,保养及时,能排除一般常见故障 | |||||||
日常运行管理 | 6 | 使用及维修记录齐全;仪器仪表无污渍、灰尘;环境卫生良好 | |||||||
工作 任务 (F3) | 主要任务(F31) | 岗位负荷 | 10 | 日常运行工作量 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 | ||||
其它任务及工作量(F32) | 运行变化调整 | 5 | 运行变化调整的幅度、频度及适应(响应)情况 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 | |||||
开发及协调 | 3 | 岗位职能延伸开发、设备维修、管理及协调工作
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 | ||||||
工作 效果 (F4) | 运行效率 (F41) | 运行准确率 | 7 | 运行计划完成情况,有无安全责任事故 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 | ||||
技术推广 | 5 | 岗位技术示范效应及普及推广活动 | (相关部门及教师群测) | (试行) | |||||
其它 (F42) | 物品使用 | 2 | 仪器、设备使用规范;消耗品等使用合理、记录齐全 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 | |||||
全面抽查 | 18 | 在岗位划定工作范围内进行抽查,侧重横向评价 | (教务处牵头) | (试行) | |||||
科技开发创新 FK | 10 | 在网络电教工作方面,有开发创新项目或成果等。 | 对14号文件中的部分条目已作修改直测
| ||||||
其 它 工 作 Q 16分 | 日 常 工 作 Q1 (6分) | 参加大型会议(Q11) | 2 | 参加学校及教务系统大会出勤率 | 缺一次扣0.5 | (教务处直测) | (试行) | ||
政治学习 (Q12) | 2 | 星期二下午到会率 | 缺一次扣0.1 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 | |||||
集体活动 (Q13) | 2 | 部门(小组)活动出勤率 | 缺一次扣0.1 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 | |||||
德 育 示 范 Q2 (10分) | 协助管理工作(Q21) | 2 | 协助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相关工作 | (学生处、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直测) | (试行) | ||||
管理育人 (Q22) | 2 | 随时随地给学生以良好影响,以自身的言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。不随意发牢骚、说怪话;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错误言论 | (学生意见收集) | 下列情况视为德育工作不合格,年度考核结论直接定位不合格: 1、殴打、体罚学生者; 2、德育示范分值不达6分者。
| |||||
尊重学生 (Q23) | 2 | 坚持客观、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,不讽刺、挖苦、歧视、谩骂、侮辱学生,严格要求学生,不偏爱、不溺爱、不放纵 | 凡在学生信息反馈中(包括网络反馈)反映出有不尊重学生行为,情况属实者每班次扣2分 | 系(中心)考评组直测,教务处进行核查 | |||||
团结协作 (Q24) | 2 | 谦虚、谨慎、尊重同志;相互学习、相互帮组;维护集体荣誉 | 系(中心)组织同行互测 | ||||||
课外活动 (Q25) | 2 | 参与或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| (团委直测) | (试行) |